2012年10月27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组织举办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湖南)基地第一期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培训班,先后听取了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李宏主任讲的《文化共享工程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处工程师陈艳平讲的《文化共享工程暨电子阅览室建设建设技术应用》湖南省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讲的《文化共享工程暨公共电子阅览室资源与服务》等讲座,启发很大,体会颇多。
体会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只有紧紧围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做到内容上广泛、形式上多样,才能展现文化价值的魅力、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因此,在内容上,一方面需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潜力,做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需要体现现代文化的时代魅力,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为群众送去趣味性、娱乐性的文艺表演,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把技术性的文化知识送到群众中,如农业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知识等。在形式上,既应该善于开展重大节日演出、文化下乡、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和各种文化节活动,又有必要加强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时代风尚的文化精品。但是,不论内容还是形式,优秀文化真正让广大群众接受,必须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支撑。最主要的建立城乡文化建设统筹机制,在大力加强县城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农村文化,建立健全文化活动经常性、有序性运行机制,防止文化活动集中扎堆,造成群众对这样的“文化大餐”难以消化的现象,又应防止文化活动“空白区”和“空白期”的出现。
体会之二: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惠民最有效的载体。特别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对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确实应该成为推进文化资源共享的方向和切入点,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通过软、硬件的提升,建设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场所,使之成为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新渠道。就西宁而言,我觉得既应尽力而为,又应量力而行,采取分步实施的战略,第一步应该是推进网络建设,以“免费开放、提升水平、扩展范围、全面覆盖”为发展路径,依托群艺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新建一批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互联网服务。在具备无线网络条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车载移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发展新型公共互联网服务。以政府支持和鼓励的方式,让有条件的中小学、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建设符合要求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完成这项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和技术平台建设。
体会之三: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应是当务之急。硬件设施得建设,只要条件具备,可以通过政府加大投入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但是软件提升确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先行启动培训工程,通过“网络培训学校”等形式,大规模开展信息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引入“云计算”等最新适用技术,提高工程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互动性、针对性与便捷性,以实现基本信息管理、用户上机行为管理和运行服务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功能为重点,做好公共电子阅览室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组织开展这项培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参加培训的成果进一步延伸扩大,结合西宁的实际,大力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师资培训和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